海魚的營養和豐富蛋白!
[15-10-28 10:31] 編輯: 來源: 點擊: 次
1. 吃魚或可調節血糖。日本—項調查結果顯示,每天吃魚達到170克的—組男性,比每天只吃40克魚的—組男性,患糖尿病的風險低約30%,特別是沙丁魚和秋刀魚這類油脂豐富的魚類。但女性常吃魚并不會幫助預防糖尿病。
有專家推測,吃魚可以預防糖尿病可能是由于魚類中含有的二十碳五烯酸(EPA)和二十二碳六烯酸(DHA)等不飽和脂肪酸改善了胰島素功能。此外,有報道指出,魚類多不飽和脂肪酸n-3及n-3與n-6的比例屬最理想的,有利于調節血糖和預防糖尿病的并發癥。
2. 保護心臟,降低心血管病風險。魚肉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,預防心肌梗塞和中風,還可以降低體內甘油三脂的水平。國外科研發現,患有糖尿病的婦女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特別高,但在這些患者中,喜歡吃魚的人在16年內發生心臟病的可能性反而大大降低。美國心臟病學會建議成年人至少應該每周吃兩次魚。
3. 預防糖尿病腎病。劍橋大學流行病學醫學研究會的阿曼達·阿德勒博士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,在被調查的517個糖尿病人中,8.3%的腎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質。這表明,蛋白質攝入量的多少并不是造成腎臟損傷的關鍵,蛋白質種類比攝入量對腎臟的影響更為重要。
一項食物調查表顯示,每周吃魚少于一次的糖尿病人,18%的人出現了白蛋白尿,而每周吃魚超過兩次的糖尿病人中僅有4%的人出現上述情況。阿德勒研究小組分析,魚富含獨特的營養成分,可能通過加強血糖控制或改善血脂來減少對腎臟的損害。
4. 防癌。近年來科學家發現,大量攝取不飽和脂肪酸似乎可以減少某些常見癌癥發生的危險性。其中,對乳腺癌和結腸癌的預防效果比較明顯,對前列腺癌似乎也有預防效果。
糖友吃魚好不好 看看尿酸高不高
魚類益處多多,糖尿病患者吃魚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。不過,魚類最好清蒸或者水煮,不可油炸,盡量選擇質量較好的海魚、河魚。此外,吃魚的量也有講究。
尿酸水平正常的糖友每周可以進食魚類2~3次,每次80~150克最為適宜;而合并有血尿酸輕度偏高(360~420mmol/L之間)的糖尿病患者應該適當減少魚類的攝入,每周吃1次,每次80克左右;若血尿酸水平超過420mmol/L,應停止使用一切魚類,防止誘發痛風。
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海鮮
專家指出,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應適當多吃海鮮,最好是保證每周兩三次,每次100克左右。因為海魚中的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減少,同時還能抵抗血液凝固,從而減少老年人患冠心病、高血壓和中風的幾率。
不過,有些人卻應該少吃海鮮。如今海鮮的含汞量越來越高,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如果常吃海鮮,會影響胎兒和新生兒的神經系統發育,最好不要吃金槍魚、劍魚等含汞量高的海魚。
患有痛風、關節炎和高尿酸血癥的病人也應少吃海鮮。因為海鮮中嘌呤含量較高,病人吃了以后容易在體內形成尿酸結晶,加重病情。此外,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病人也應少吃海鮮,因為海鮮含碘量較高,過高的碘更對健康不利。
過敏體質的人應慎食海鮮,因為除了避免食用特定的過敏源之外,海鮮過敏并沒有很好的預防方法。